新闻中心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->> 新闻中心
埋头苦干孺子牛 开拓创新筑梦人

——记全国劳动模范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冯和平


      他扎根炼化基层一线,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,一步一个脚印,逐渐成长为班组长、工段长、车间主任、生产计划科长、副厂长、党委书记,一直到如今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副总经理、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。


      冯和平——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副总经理,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。几十年间,他在能源化工领域埋头苦干,主持参与了能源化工一大批科技创新、转型升级的重大工程建设,见证了百年延长的发展奇迹。于是,在许多职工的心里,他被冠以各种名号。


      ■炼化技改的“能人”

      1977年,已有两年下乡插队经历的“知青”冯和平,怀揣19岁的梦想走进工厂大门,成为延长油矿的一名普通工人。凭借天生的好学与钻研,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,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后仍致力于技术革新,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许多疑难杂症。


2012年5月18日,冯和平在商洛氟化工公司调研


    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,永坪炼油厂催化轻质油收率始终徘徊在70%的水平。看着大量的原油无法变成汽、柴油,冯和平着急上火,并和这个老大难问题叫上了真。那段日子,他茶饭不思,睡觉不实,满脑子只琢磨一件事,查资料蹲现场,终于找到了影响催化收率的症结所在。通过改进原油脱盐技术,提高剂油比,使轻质油收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,每年为企业创造了800万元的经济效益。该项目荣获了“1990年度延安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”。


      2000年,针对原油硫含量不断上升,导致汽油和液化气中硫含量增大,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紧急问题,冯和平决心开展攻关。他率领科研小组进行技术改造,采用碱洗工艺,使汽油和液化气中的硫含量大大降低,产品得以合格出厂。他为此撰写的论文《改进的碱法脱硫在气分装置上的应用》被美国著名杂志《ChemicalAbstracats》转载。美国著名杂志《ChemicalAbstracats》转载。


      2001年—2003年,为落实国家环保要求,冯和平主持技术攻关,完成了“BAF曝气生物滤池在炼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”,为炼油化工水处理开创了先河,使延安炼油厂的污水排放水质达到了国家二类一级排放标准,极大地改善了区域水环境。该技术在延长集团内部推广应用了4套,均收到了良好效果,后荣获“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”。


      上世纪90年代,国家给予延安老区“以油养油、滚动发展”的扶持政策,催生了陕北老区的原油产量突飞猛进。期间,炼厂原有的小装置能耗高,自动化水平低,如不加以改造,很难获得经济效益。为此,冯和平大胆借鉴和应用同行业的先进技术,加快了老装置的技术改造。


      1999年,他主持实施的延炼30万吨/年重整加热炉燃料改型获得成功,每年创造经济效益7000万元的。该项目荣获“全国职工重大技术成果奖”、“陕西省职工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”。


      2002年,他主持实施了延炼干气回收利用工程,减少了环境污染,每年创造效益3305万元。他还倡导实施了工业废气发电项目,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创造了每年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。他在延长石油的炼化企业全面推广应用了DCS、PLC集散型自动控制系统,提高了控制准确性,增大了安全系数,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,使装置的收率水平有了大幅提高,带动了企业生产的整体水平。


      ■锐意进取的“强人”

      2005年,冯和平出任刚刚重组的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总经理。新的炼化公司由永坪、延安、榆林三个炼油厂组成。之前,这三个厂都是独立法人单位,生产、管理自成体系,设备、技术参差不齐。要迅速完成企业改造和整合,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。

冯和平在项目建设现场协调解决问题       李华栋摄影


      冯和平从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,研究确定了“三炼三化”的总体发展布局和“十五”规划,提出了打造“新型现代化专业公司”的发展目标。他和班子成员一道,从理顺内部体制、统一发展规划、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,着力解决长期影响炼化企业发展的资源分散、重复建设等问题。将原计划在永坪炼油厂建设的80万吨/年连续重整、100万吨/年柴油加氢项目,改到离延安炼油厂较近的杨庄河建设,优化了产业布局;将延炼闲置的纤维膜脱硫醇装置搬迁到榆炼使用,节约投资600万元;开展了原油、渣油、石脑油、液化气等原料的内部调拨,使有限的原油资源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效益。


      短短两年间,延长石油的原油加工能力由1000万吨/年提高到1400万吨/年。企业的0#、10#、-10#、-20#轻柴油及90#、93#无铅汽油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科技博览会银奖、陕西省优质产品、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。


      ■埋头苦干的“传人”

      2007年12月,冯和平走马上任延长石油副总经理,分管工程项目建设。之后的几年间,正逢延长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期,企业重大项目密集实施,项目建设任务异常艰巨。


      面对异常繁重的任务,他与项目建设团队一起摸爬滚打,先后建成了“吴-延原油管道项目”、“延-西成品油管道项目”、“杨庄河炼化一期项目”、“榆林醋酸项目”、“国五汽柴油升级改造项目”、“靖边工业园区煤、气、油资源综合利用转化项目”、“煤-油共炼项目”等一大批重点项目。


      在延长石油第一条长距离管输项目——吴-延原油管输项目工地,他同技术人员一道翻山越岭,实地勘察,寻求最佳线路。施工高峰恰逢陕北雨季,同事们常常会看到他那穿着雨鞋,卷着裤管的匆忙身影。那段时间,爱人病危住院,他却无暇照顾,贤惠的妻子在万分不舍中离开了人世。他无不自责地说:“爱人对我的无私支持,而我对她无法尽责!”在他的带领下,吴—延原油管输项目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建设任务,比计划提前了4个月,极大地缓解陕北地区的公路运输压力,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、安全效益和环保效益,每年节约运费近5亿元。


      2011年,全球首套煤、气、油资源综合利用转化项目在靖边工业园区破土动工。面对延长石油百年史上一次性建设装置最多、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,以及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众多难关,他组织科研专家奔波考察、反复论证;试车期间更是夙兴夜寐,废寝忘食,检查到每一个细枝末节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还常常冒着危险爬到装置上去查看,完全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。2014年7月,试车工作取得胜利。每套装置均一次投料成功,未发生一起设备、安全事故,创造了多个同行业第一!

……


      从19岁进入延长石油,冯和平从最基层的操作工到集团老总;从懵懂的学徒到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,一路走来,用无悔的青春换来累累硕果,用40多个春秋践行了“埋头苦干”的企业精神。(记者卜明/文)